耶鲁为何优异

还在耶鲁大学参加世界学人项目时, 朋友发给我刘守英先生的文章《哈佛为何一流?》,建议我写篇耶鲁。想来想去,凝聚到一点,从耶鲁看那些最优秀的大学以何为基。

耶鲁是私立大学。所谓私立,即其经费不由政府拨款而来。耶鲁大学每年预算中,最大宗收入来自校产基金的贡献。校产基金主要来自校友捐赠及其孳息,这对耶鲁至关重要。汇集各路捐赠,耶鲁校产基金现管理260亿美元资金,在美国大学中仅次于哈佛,名列第二。过去五年中,为耶鲁贡献了超过50亿美元的运营资金,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耶鲁也使用一些政府经费,主要是某些课题项目有政府资助,但所占比例有限,且分散在大量课题里,并不集中,对大学整体不形成影响。

大学为何要有校产基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本不在有产。有产的理由,是以可永续的财务资产,创造稳定的收益,为学校教学、研究及其扩展提供资金。大学首先应有使命,由此界定教学、研究的方向与规模,催生长期资金需求规划,倒推校产收益率目标,并形成基本制度:管理要专业化、资产配置要多元化,要追求给定收益目标下的风险最小化,治理结构要最大限度透明化。

耶鲁校产基金现由传奇管理人大卫·斯文森执掌,他以一已之力开创校产基金管理新路,收益率稳定地战胜市场,为耶鲁大学的永续在财务上奠基,其投资理念已统治全美大学校产管理界。

财务自由本身不能保证思想自由,但没有财务自由则绝无思想自由。

与其他美国大学一样,耶鲁大学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董事会,不过耶鲁大学董事会的名称不大一样,Yale Corporation,耶鲁法团。耶鲁历史太悠久,1701年成立时全称即为“学院”,1718年获商人伊莱·耶鲁捐赠560英镑,改为现名——这大概是历史上性价比最高的一笔冠名捐赠了。

耶鲁校董会共19名成员,校长是当然成员,另外两名当然成员是康涅狄格州州长和副州长。其余16名成员中,10名为继承校董(successor trustee),6名为校友校董。

其实在多年以前,根据康涅狄格州宪法,州政府在校董会中有八名代表,除州长和副州长外,还有另外六名政府官员。1752年,耶鲁校史上的著名校长克莱普曾想将政府官员挤出校董会,以失败告终,因为耶鲁当时还必须依赖政府资金。

两三百年过去,耶鲁校董会全然改观。州政府代表只剩下正副两位州长,其余六名政府代表已全数消失,由六名校友校董取而代之。

继承校董也经历了相似的历程。耶鲁创立之初附属于教会。耶鲁大学的独立,是教育、研究、思想自由从政府影响下独立的历史,同样也是从教会控制下独立的历史。耶鲁前身由十名牧师创建,所谓“十位创始人”,这十人被认为当然校董,后来接任其席位的人,则视作其继承者,因此有“继承校董”之称。直到近二百年后,耶鲁才于1905年产生了第一位不是牧师身份的继承校董。

今天,耶鲁大学早已彻底独立。早年由政府和教会统治的顶层结构焕然一新。校友校董也好,继承校董也好,现在的耶鲁校董会里面,除正副州长外的17人,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是耶鲁校友。

当然,还能看到许多历史遗痕。比如说校董的选举方式不一样。继承校董的选举只在现任继承校董任期届满之后才举行,且只有现任十位继承校董有选举权;一旦选出,服务两个六年任期。六名校友校董则是错期服役,每年选出一名校友出任,服务一届也就是六年,六年才能梯次换完。谁来选呢?耶鲁全体校友,每年春天投票。

如此犬牙交错安排,早年应是出自政府与教会相互制衡的设计,留存到今天,暗合进化论的逻辑:如果什么东西没坏,那就继续用着。同时它使耶鲁校董会有极强延续性,如果谁想换掉全部校董,最短也要六年,最长则理论上可达十二年。请问在美国谁能耗得起十二年呢?总统也就做四年而已。凝聚传统,坚如磐石,难以颠覆,这制度设计与大学的永续目标相符。

世界上没有千年的政府,但有千年的大学。大学之大,固然不在于有大楼,其实也不在于有大师,虽然大楼、大师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大学之大,在于永续,为自由思想、独立学术提供空间,教书育人,服务社会。政府来来去去,大学永远伫立。

从政府和教会的控制下,逐步实现财务独立、治理机制独立,终有学术的独立。今天耶鲁以一所非盈利的私立大学服务于公共利益。类似大学在美国很多。他们是多元化社会的中流砥柱。个体独立与社会多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真正独立的个体大量存在,社会才有多元可言;反过来说,只有社会容纳多元空间,个体独立才有可能。一切定于一尊的话,哪里还有独立个体和多元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川普想乱来没有那么容易,且不说什么三权分立,他拿耶鲁这样的机构就没有什么办法。不光耶鲁甚至也不光大学,整个美国社会自下而上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独立个体层层叠加而来,各有自己的根基。只要他们的独立性还在,强健社会就还在。

说远了,拉回来。

耶鲁这样的大学,本质上是两个共生的自治体相濡以沫的结果。一个是学术自治体,围绕教学、研究,自由思想,切磋砥砺;一个是校友自治体,它远不仅仅体现于校友会组织,更贯穿大学治理的主要环节,既在校董会执掌大局,又在大学、学院、讲席、项目等各个层级为大学发展筹集资金,贡献思路。

为什么校友对大学这么重要?直接原因当然是校友捐赠。深层原因则是大学与校友植根于同一基础。校友对于母校有什么期待?母校对于校友有什么期待?归根到底,就是简单一句话:我愿以母校为荣,母校愿以我为荣。大学与校友之间财力、智力、能力的相互支持,无不以这最朴素的善意为基础。声誉是大学与校友最美好也最重要的纽带。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校友成就与母校声名交相辉映,结成难解难分的声誉共同体,渗透落实到财务支持、治理安排,成为大学独立的核心支撑。

同在声誉共同体,校友是母校的天然盟友也是诤友。校友们会时时戒慎,既会奋力保护母校声誉免于外部威胁,同样也会揭竿而起抗议来自内部的侵蚀。如果一个大学校长丧失声誉,哪怕其一切所为表面合规,也只能下台了事,因为这个共同体是大学生命之所系,用声誉粘合。丧失声誉,最终丧失一切。

大学在长期中取决于声誉,在短期中需要金钱与人才。那些最优秀的大学已经形成长短期的正反馈:声誉带来更多财力,吸引到更优秀人才,又反过来创造更高声誉。这也许需要漫长到数百年的时间,但在竞争中站上塔尖的那些最优秀大学,以声誉共同体为基,以学术自治体和校友自治体为翼,已建立难以撼动的地位,有了永远伫立的基础。

以耶鲁为例,最好的私立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用都不菲,但你申请时不用担心能否上得起学。耶鲁世界学人项目请一位刚入学的本科生切尔西帮我们做些协调工作。她来自中西部偏远地带,家庭困难,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没有坐过电梯,没有吃过新鲜食物——从小到大吃的都是冷冻食品。她能到耶鲁求学,是因为耶鲁只要录取你,你就能获得财务支持,足够上完四年大学。资助不是基于你有多优秀(merit based)——只要你能被录取,就被认为已足够优秀——而是基于需要 (needbased)。根据你的家庭情况算出你需要多少支持,就给多少。这也不都是免费午餐,相当部分是贷款,你将来得还。帮你攀上人生阶梯的这些力量,直接来自录取你的大学,间接来自于你的校友。

这些资助有多少呢?以最近一个财年为例,超过一半耶鲁本科新生获得了资助,平均获得的资助是48000多美元。

我愿以母校为荣,母校愿以我为荣。就是这么真真切切。

开始时提到耶鲁校产基金管理人斯文森,那个校产基金管理界的巴菲特。我问他,如果你成立自己的基金,个人财富增长几十倍应该不成问题,为什么不做?斯文森答到,我更愿意是耶鲁一员,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机构工作。这使我快乐。

我又问,为这个历史比美国还要悠久的机构管理为其永续奠基的资金,你有什么体会?

斯文森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我很幸运。